吉林省延吉市退休職工徐淑子
——打造溫暖的“老兵之家”

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一個不大的居民小區里,有一棟黃色墻面的兩層辦公樓,門口處“老兵之家”4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。走進這棟樓,左邊墻面展板上寫了這樣一段話:“尋訪健在老兵600余人,收集整理革命故事4000余份,深入學校、部隊、社區開展宣講900余場……”
沒見到“老兵之家”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徐淑子之前,記者很難想象這樣龐大的工作量,竟是由這位退休職工、古稀老人發起并長期堅持的。
2002年,徐淑子退休后赴北京照顧年邁的母親。閑不住的她除了看護母親,一有空就讀書看報。2005年,正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,徐淑子在報紙上看到許多自己從未聽聞的革命先烈事跡。素有剪報習慣的她,在整理報紙上刊發的新聞報道時,萌生了一個想法:收集英烈事跡,讓更多人了解并記住那些英雄。
此后,徐淑子為了搜集資料,四處尋找舊報紙和舊照片,經常到舊貨交易市場“淘寶”,還多方打聽尋找健在的參戰老兵。
2012年,徐淑子回到延邊。一次偶然機會,她結識參戰老兵金英實,了解其戰斗經歷后深受感動。延邊曾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滿特委的根據地、抗美援朝的前沿陣地。革命戰爭年代,當地優秀兒女拋頭顱、灑熱血,為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勛,素有“山山金達萊(11.300, -0.01, -0.09%),村村烈士碑”之稱。在延邊,像金英實一樣的參戰老兵還有很多,他們身上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值得挖掘。于是,她決定重點整理這些參戰老兵的事跡。
起初,由于不會上網,徐淑子用最笨的辦法——走街串巷挨個社區打聽尋訪參戰老兵。每找到一位老兵,她記錄下老兵事跡,并把老兵的照片貼在A4紙上,讓老兵在紙上簽字,留下雙手掌印,同時附上老兵的軍功章照片,做成一份老兵專屬檔案。
這些年,隨著整理的老兵故事越來越多,徐淑子把資料分別以“永遠的豐碑”“抗美援朝老兵集錦”“我與老兵合影專輯”等命名,分類存放。
尋訪過程中,不少老兵提出:希望有一個交流的平臺,加強戰友間的溝通聯系。2017年7月,徐淑子在當地相關部門支持下,在延吉市進學街道文慶社區成立延吉市首個“老兵之家”服務中心,為參戰老兵、復轉軍人、傷殘軍人、困難軍人家庭提供困難幫扶、生活照料等服務。
在這個“家”,老兵鄭今順和戰友金星實,時隔70多年得以相見;在這個“家”,烈士之女李金順,知道了她年幼時出征后沒能回家的父親安葬在何處……老兵和烈屬們也積極回饋社會,先后受邀走進70余個社區和中小學校開展紅色宣講,服務群眾達5000余人次。
走出“老兵之家”,記者又看到那塊墻面上的展板。展板上的數字還在不斷更新,已奔波近20年的徐淑子同樣未曾停下追尋的腳步。
來源:中國國防報
初審 孫兆領|復審 徐兵兵|終審 趙建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