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穿上軍裝,保家衛國;脫下軍裝,建設祖國。”參軍入伍時,他身著戎裝、心懷報國夢,在熱血軍營保家衛國;退役后,他牢記入伍初心,不褪軍人本色,全身心投入到服務基層鄉鎮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中,用另一種方式續寫守護人民的篇章,用堅守與付出為梅河口市的萬家燈火保駕護航,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獲得者——退役軍人、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梅河口市供電公司高新供電所所長、工程師楊波。
退伍不褪色 崗位顯擔當
“不論是在部隊服役還是現在參加工作,我都始終堅信一點,就是‘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和一點追求的’,否則干事創業就會失去方向、失去前進的精神動力!”楊波說。工作中楊波一直把自己的崗位,跟黨和國家的“三農”事業、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,他把自己當成黨中央抓“三農”、興鄉村的一份子、一個螺絲釘,他是這么想的、也是這么干的,這讓他從事崗位工作的使命感油然而生,渾身也有使不完的勁兒。

2019年春天,梅河口市突遇旱災,正值春灌,村民們急得在田地間踱步徘徊,時任小楊供電所所長的楊波,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他主動請纓,提出幫助村民架設春灌線路,通過抽水灌溉方式解決地里干旱問題。架設春灌線路跨度大、施工難、面積廣,所內人員緊缺,面對這些困難,楊波在部隊服役期間練就攻堅克難、迎難直上的作風讓他勇敢面對。那段時間,楊波帶領所內員工早出晚歸,放棄周末休息,他們吃住在供電所,每天凌晨三點天一放亮就投入到架設春灌線路的工作中。“春灌不等人啊,能早一分送電就多一分收獲的希望,我們搶工期、趕進度、保質量,確保村民及時插秧!”他總和身邊一起奮戰的同事這樣說。經過連續奮戰,楊波和同事們免費為村民安裝抗旱機井15處,架設線路14.6公里;他們還參與建設和平、大楊村等飲水工程5處,幫助架設導線1.5公里,及時給予村里電力供應,保障灌溉水源充足,確保村民們生活用水無憂。2021年,楊波制定小康電改造計劃方案,積極與村委和鄉鎮政府溝通協調,最短時間為152戶養殖戶爭取并實施了小康電改造。從此,飼料粉碎機器、飲水系統、通風系統同時用電,村里都不會出現低電壓問題,他使“秸稈變肉”落地實踐,切實為鄉村百姓架起“致富路”。“當一臺臺飼料粉碎機響起的時候,當村里家家戶戶的燈一盞盞亮起來的時候,我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,所有的疲憊都已消失。”楊波說。
弘揚部隊傳統 永葆為民初心
“當兵時保家衛國,退伍后守護萬家燈火。這讓我無怨無悔!”楊波說,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,同時又是一名共產黨員,對基層鄉鎮特別是農民兄弟有著天然的感情和親情。他深知自己的工作,一邊連著機器轟鳴,一邊連著萬家燈火,群眾當中有盼著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,更有期待趕快脫貧的純樸村民。對他們的訴求,楊波總是第一時間想辦法解決,加強設備維護,改進服務流程,用“只跑一次”服務基層、服務群眾,用“人民電業為人民”的企業宗旨傳遞電網人的為民情懷。

在小楊供電所工作時,他在所內成立了“小楊愛心服務隊”,對供電區域內的留守老人,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愛心活動。一次,對轄區客戶進行走訪的時候,來到一位五保戶張平家中,他發現大娘家竟然沒有燈,經詢問得知,原來大娘為了節省花銷,家里特意沒有裝電燈,想要照明,就點起那半截蠟燭照亮。看此情景,楊波的心頭一酸,他覺得太不可思議了,現在的生活怎么能沒有電呢?于是,第二天他便買來電線和開關等材料,免費為大娘接上電,還為大娘繳存電費,大娘也享受到了電帶來的便捷。有一次,臺區經理跟他說,有一用戶電費1200多交不上了,他詢問原因,經系統查詢發現用戶家里漏電,于是他就跟臺區經理來到用戶家,發現彩鋼房把進戶線外皮刮破導致漏電。他進屋一看是一對老人,經聊天發現老人家是一對孤寡老人,老大爺還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,因身體不好常年臥床,看到這種情況他也沒提電費的事情,回所以后,他幫大爺把電費交上。幾年來,楊波用自己全部的愛去關心關愛供電區域內的每一位貧困戶,用實際行動勇擔社會責任。在一次隱患排查中,他偶然發現身體不便的高大娘還得用灶臺做飯。經了解是電飯煲壞了,于是立即駕車去鎮上包買來了新的電飯煲、電磁爐。在一次臺區改造,他意外結識一位拾荒老人,經了解,老人家里剛剛經歷了一場大火,家里的東西都燒沒了,下班后,他便帶領所內員工采買一些生活物資來看望這位老人。通過這樣許許多多的微光行動,他為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民群眾送去溫暖與愛心。累計結對幫扶孤寡老人、貧困學生28名,捐款捐物7.5萬余元。退役不忘軍人志,化作星辰照萬家。30多年來,他始終堅守在電力生產一線,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,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最愛的電力事業,他腳踏實地、默默耕耘,先后獲得“梅河口市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”“梅城好人”“吉林好人”“吉林省勞動模范”等榮譽,在愛崗敬業、愛心奉獻道路上勇往直前。
軍魂永駐敢沖鋒 做攻堅克難“排頭兵”
作為基層供電所的所長,他是真正的兵頭將尾,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,還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養。他一直堅信“技不壓人、技能服人”。楊波在日常工作中始終保持本領恐慌意識和工匠精神,跟蹤學習農網改造、光伏發電、設備維護等政策法規和專業技能;同時,他千方百計把所里的學習風氣樹起來、安全意識強起來、業務重點找出來,為全所完成各項目標任務、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2024年3月,他被調整到剛成立的高新供電所。同年5月,他便接到全市09版表計更換、13版表計模塊更換的工作任務。他帶領所內5名員工僅耗時4個月時間,便完成了21216塊表計、9248只模塊的更換,同時還支援兄弟單位安裝表計4005只。那段時間,他和同事們起早貪黑開展老舊電表改造。高新供電所自成立一年來,在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,梳理各項指標,特別是在2025年3月線損治理工作中,因表現突出,他們所被評為國網同期線損管理“百強供電所”。工作中,楊波總是喜歡鉆研、喜歡對工作中的所作所學總結提煉,毫不保留與同事們共享,積極營造班組自學、互學、勤學的濃厚氛圍。從為五保戶接通第一盞電燈,到暴雨天,蹚著齊腰深的水,搶修變壓器,他漸漸明白:黨員的身份不是掛在嘴邊的稱號,而是用膠鞋底磨穿的厚度丈量出來的,是用被絕緣桿磨出老繭的掌心托起來的。到高新區工作1年多時間,他免費為客戶安裝充電樁264處,主動為客戶處理故障618處,充分發揮“互聯網+”作用,打造環形服務網絡和網格化供電服務管理模式。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,他進一步整合客戶微信群資源,變被動為主動,推出超前服務和特色套餐服務,嚴格執行“一次都不跑”承諾,無論是日常服務、電力搶修,還是各類保供電,都能沖鋒在前,爭做表率,實現保電運維“零差錯”、優質服務“零投訴”。

“我是一名老兵、一名國網人、更是一名共產黨員,我將永葆軍人本色,繼續在崗位上把我應該干的事情干好,用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國網、為國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!”楊波說。
來源: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宣傳處
初審 孫兆領|復審 徐兵兵|終審 趙建龍